對于四川的朋友來說,最近朋友圈話題度最高的自然是高溫天氣。我們知道,四川最近遭遇了長時間、大范圍的高溫干旱天氣,許多地區溫度高達43°。 由于長時段高溫酷暑,空調成為了四川人民的“救命良藥”,人們長時間使用空調,導致了用電極限負荷,出現供電不足的情況。 面對如此高溫干旱天氣,卻出現供電不足的情況,作為水電大省的四川,為什么連自己省內的電都供應不了呢? 極端干旱至水量下降,發電急降 持續高溫干旱天氣,讓四川的降雨量觸底,近60年來同期最少,全省15個市(州)嚴重受災,8月以來水電來水偏枯達到5成。部分水電廠甚至已經干枯見底,直逼死水位,都能看到裸露的河底。 這對于以水發電的四川來說,水量減少,發電量自然大幅下降,導致全省供電能力大幅下跌,這簡直是沉重的打擊。 水電不夠,火電來救 對于不是產煤大省的四川來說,想要火力發電,就必須從外省購買。截至目前,四川總共屯了215萬噸煤,同比增加了2倍之多,就是為了保證水電不足時,用火電保供用電。 全國第一的水電大省,需要用火電救急,足以明白,現在四川的水電供電形勢十分嚴峻。 12省合力支援四川 大家可能不知道,四川以往是西電東送的主要省份,幫助過許多省份送電,是不存在缺電的情況。2021年,四川成為是全國第一的電力裝機省份,連續五年外送量達1300億千萬,位居全國第一。 自家富足時,以超低價送電給其他省份,妥妥的大格局,但如今水力發電斷崖式下降,卻需要向其他省份求救。 國家也馬上采取應急措施,8月16日,國家電網公司緊急從12個省份調集電力資源,全力支援四川。 透支“蓄水池”,保障民生用電 面對這么嚴重的干旱天氣,蓄水20年的三峽大壩也開閘向中下游補水,此前已經調度水庫群補水超過53億立方米。 四川很多水電廠是有蓄水的,為的是保障居民用水。水電廠的蓄水不到萬不得已,是不會用來發電的,而如今,很多水電廠不得不采用蓄水發電,真的是到了“最嚴峻”的時期。 讓電于民,三杉在行動 “讓電于民”,如此簡單的四個字,卻是多少企業工廠以犧牲自我為代價,全力保障了民生用電。 拉閘斷電對于企業的損失是巨大的,但企業有作為社會一員的擔當與責任,三杉主動響應政府號召,實施生產全停,讓電于民,真正地詮釋了企業的社會責任。 面對高溫天氣,三杉人: 堅守崗位,為每一位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; 無畏酷暑,為每一個消費者提供專業的咨詢; 同心協作,為每一戶家庭貢獻1度電。 讓電于民,我們在行動! 三杉加油,四川加油,中國加油!